延安时期“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作者:王小丽(延安市委党校)
【摘要】延安时期,党中央在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核心内容的三大优良传统了作风,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进入新时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依然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让三大作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作风建设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延安时期,是党的作风建设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党通过长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核心内容的三大优良传统了作风。这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成就了延安时期著名的“十个没有”。社会风气良好的延安与贪污腐败的国民党国统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赢得了民心,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延安时期的党的三大作风
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给中共七大做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在此之后,毛泽东的这段论述被简称为“党的三大作风”。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风
毛泽东指出:“必须使各级党的领导骨干都懂得,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的结合,是我们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毛泽东结合党发展的历史,深刻的论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指出党的建设已经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没有经验,缺乏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结果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二阶段也叫土地革命战争阶段,“由于我们的干部更多地领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更多地学会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我们党就能够进行了胜利的十年土地革命斗争”。第三阶段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由于“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更加深入的更加统一的理解,就不但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
毛泽东曾经形象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比喻为箭和靶的关系,他说那叫“有的放矢”。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箭来射中国革命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理论联系实践作风形成的契机,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文章中,严肃的批评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主张在全党形成马克思主义学风。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系统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最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风的理论总结。
(二)密切联系群众作风
延安时期,毛泽东以敏锐的洞察力总结出了群众是革命的铜墙铁壁,所以形成了放手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在1939年11月1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央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明确了党中央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心。党密切联系群众发体现在党对群众工作的方方面面。
1.在政治方面:(1)建立抗日民主联合政权,保证各阶层人民的政治权利。(2)实行普遍选举,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2.经济方面:(1)注重经济发展,保障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1942年的时候,中央确定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建设总方针。在土地债务问题上,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在土地分配的区域要保护取得土地的农民的土地,在土地未经分配的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以及债主的权利。实行减租减息,让农民有饭吃,同时又实行部分的交租交息,让地主也能过活。这样一来,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人的抗日积极性。(2)提出惠农政策,切实解决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延安时期,农业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劳动力问题、肥料问题、、耕牛问题等等,毛泽东提出了八项惠农政策,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3)开展大生产运动,与农民一起共渡难关。1938年秋,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延安迎来八年抗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1939年,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开展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部队粮食获得了自己,同时向当地政府上缴公粮近万石,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大生产运动中,官兵们帮助农民制定劳动计划,农忙时抽出时间帮农民,与农民一起渡过了难关。
3.民生方面:(1)大力发展教育。陕甘宁边区90%以上人口都是文盲,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干部主要进行业务、政治、文化和理论方面的教育,提高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文化及业务水平,适应抗战的需要。群众教育主要以扫盲为主,采取办识字组、夜校、半日校等形式,来提高边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少年儿童教育主要是文化课教育为主,通过开办初小、完小、中学以及师范类院校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教育。(2)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充分发挥当地的医疗条件,组织中医、西医及兽医下沉到农村或是流行疾病区域去服务,宣传和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相信科学,坚决同封建迷信做斗争,改变了边区卫生的落后面貌。(3)开展新文化运动。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创作了许多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剧目,比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白毛女》等,极大的丰富了边区人民的生活。
由于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延安时期,党内长期存在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左”倾关门主义以及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严重的影响着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他曾经痛批教条主义,说教条主义不如屎。要改变党内的这种状况,只有不断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是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探索还仅仅是初步的,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迷信化、绝对化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盲目套用,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难,几乎把革命引入绝境。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不少同志在实践斗争中开始反对教条主义的错误做法,毛泽东同志就是杰出代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鲜明地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并第一次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长征到达延安后,毛泽东利用延安相对稳定的环境,对中国革命的经验进行理论思考,在《矛盾论》和《实践论》等著作中,从哲学的高度对教条主义进行分析,从而在理论上奠定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基础。六届六中全会,针对王明土地革命后期的“左”倾错误和抗战初期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并首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概念。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在批判教条主义的同时,对实事求是作了深刻阐述,作了科学的解释。之后在整风运动中,核心的首要的问题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通过理论学习和对党的历史的反思,在清除王明为代表的主观主义的过程中,把全党从教条主义的笼罩中解放出来,明确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是在理论上得到确认,更为重要的是在党的领袖以及各级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下,解放思想。首先,形成了调查研究之风气。党中央毛泽东率先垂范,在长征初到陕北时,党中央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果断制止和纠正了陕北苏区的错误肃反,赢得了陕北苏区人民的拥护。另有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因开会期间被雷劈死,有人因此而辱骂毛泽东,延安保卫机关准备法办骂人的农夫。毛泽东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农民负担过重这一根源,不仅没有法办骂人的农夫,而且还采取了“精兵简政”等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
其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毛泽东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什么人,只要他说的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改正”。“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延安整风运动后期,出现了审干扩大化错误,使不少好同志蒙冤。毛泽东及时制止并加以纠正,而且在各种场合,公开承担责任,进行自我批评,甚至脱帽鞠躬。从而赢得了同志们的谅解,化解了心中的怨愤,增进了党的团结。
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扬了党内的民主,解决了党内的思想分歧,保持了党的纯洁性,进一步增强了革命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毛泽东与黄炎培的著名的“窑洞对”,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一个答案——民主,即人民监督政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人民对政府进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说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能够摆脱“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一剂良药,一种利器。
二、 三大作风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风问题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延安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清除了党内出现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清除了党内把共产国际经验神圣化的倾向,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带领中国人富起来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人强起来了。实践证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我们党在革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进程中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断创造新辉煌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学风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关联。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改进党的作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做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工作。
延安时期,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基础上,采取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出发,提出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这就使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进一步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加强党的群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23页)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党的群众路线重大历史作用和深远现实意义。
我们新时代的作风建设凸显出各种问题,比如不重视群众的诉求,与群众搞对立,将正当维权的群众看做“刁民”。政府的窗口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还有的搞形式主义,搞“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还有的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与老百姓离心离德等等,严重的损害了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和社会稳定。
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讲到的:“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特别是长期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早日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党的自我革命。
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延安整风中被确立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加强党的纯洁性,促进革命队伍的团结。毛泽东对于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就是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当时的最高境界。十八大以后,我们党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就是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毛泽东同志讲:“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正是因为具备这种独有的政治品格,我们党才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2021年1月11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出版社2023年版,第551页)
当前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复杂敏感,国内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革命,坚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保持党的纯洁性,增强人民的凝聚力。坚持和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个“说易行难”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变成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运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新时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撰稿作者:王小丽 签发审核:贾四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