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logo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大视野

大视野

文忠民将军题词“精忠报国书院”“保家卫国”助力全球文武行活动弘扬爱国精神

admin2025-11-10 11:26:44大视野8来源:精忠报国杂志社

  (国家级期刊《中国经贸》杂志社副主编郝江华推荐,作者:郝子雨、黄顺永、王建伏)近日,恰逢周末,登封少林小龙武校的实战练武大厅与书画艺术交流大厅内军号嘹亮,冬日暖阳洒落其间,尽显“功夫天下”的豪迈气象。由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精忠报国学院、精忠报国杂志社、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中国财经杂志社、世界通讯社、国际网络电视台集团担任指导单位,北京国新环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登封少林小龙武校联合发起主办的“精忠报国”全球文武行活动在此隆重举行。

文忠民将军题词“精忠报国书院”“保家卫国”助力全球文武行活动弘扬爱国精神

  出席本次“精忠报国”文武行活动的嘉宾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原政委、精忠报国杂志社顾问、精忠报国书院名誉院长、著名书法家文忠民将军,精忠报国杂志社顾问、空军司令部李岩大校,光明日报出版社原副社长、精忠报国杂志社名誉总编辑、精忠报国书院院长、著名人物画家王林,国家级媒体《中国经贸》杂志社副主编郝江华,河南农业大学成教学院原书记、精忠报国书院常务副院长、博导、教授、悬针篆书法非遗传承人孙伟,精忠报国书院副院长、登封小龙武院董事长陈同山,精忠报国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副社长、精忠报国杂志社副社长、登封小龙武术学校校长陈同川,中华文化促进会品牌委员会委员、河南老教授文化院副院长、精忠报国书院执行秘书长、河南宸汉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飞,山东威海南海少年宫美术学院院长张丽丽,中秫酒业集团董事长郭亚旭等10多位专家领导。各位嘉宾共同见证了文忠民将军为《精忠报国》杂志社、《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题词“精忠报国书院”“保家卫国”的神圣时刻。

文忠民将军题词“精忠报国书院”“保家卫国”助力全球文武行活动弘扬爱国精神

  文忠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原政委,少将军衔,1950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长武县彭公乡方庄村。他于1968年3月入伍,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文标注1969年7月为存疑信息,以确认时间1970年为准),毕业于国防大学基本系。入伍后,他历任第21军62师后勤部战勤科参谋、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等职;1974年起,先后担任连队指导员、团组织股股长,兰州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副处长、处长,总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副处长等职务。1992年9月,文忠民任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局局长;1996年2月,任第26集团军77师第16任政委(时任师长姚春阳);1998年8月,任南京政治学院副院长,同年12月调任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副政委;2004年,出任南京政治学院政治委员。他于1998年3月晋升大校军衔,2001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曾被总政治部直属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文忠民将军题词“精忠报国书院”“保家卫国”助力全球文武行活动弘扬爱国精神

  文忠民将军的军旅生涯中,三次关键的部队任职经历,成为他成长路上的重要磨砺。他曾回忆,某年初秋,自己回到阔别20多年的西北边防,重温魂牵梦萦的连队生活。课堂上年轻指导员对党的创新理论娓娓道来,训练场上“80后”“90后”士兵生龙活虎的模样,让他仿佛重回激情燃烧的岁月,而这三次任职经历,更让他至今历历在目。

  第一次扎根:“军政全胜”与“金刚钻”精神锚定人生方向

  24岁时,文忠民在师机关工作5年多后,接到组织安排,前往连队担任指导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军事训练曾长期处于被动消极状态,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1974年起,军事训练逐步转向加强提高阶段;1975年1月,邓小平复出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明确提出“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

  就在这一关键时期,文忠民来到基层连队。他所在的八连在淮海战役中曾被授予“军政全胜”称号,团副政委齐庆正叮嘱他:“你是八连指导员,要把‘军政全胜’这面锦旗时常挂在心上。”八连隶属于一支英雄红军团,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该团历经无数战役,被授予“金刚钻团”荣誉称号,团内两任团长为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培养出大批英模人物。当时部队驻扎在宁夏牛首山下、黄河岸边,战备与训练任务繁重,生活条件艰苦,但火热的连队生活迅速将他同化——战天斗地的豪情、亲密无间的战友情、争当英雄模范的浓厚氛围,深深感染着他。在这个连队里,官兵们“怕无任务不怕难”,“给任务就是给光荣”成为共识;面对难题,大家常说“我们是‘金刚钻团’的新一代,困难只有一个,解决困难的办法有几十个、上百个”。训练场上,官兵们个个如小老虎:老兵手榴弹投掷轻松达70多米,单双杠八练习大回环身轻如燕,5公里越野与长途奔袭中人人都是“铁脚板”“飞毛腿”。一次次攻防演练,不仅锤炼着连队战斗力,更让文忠民的思想境界不断提升。

文忠民将军题词“精忠报国书院”“保家卫国”助力全球文武行活动弘扬爱国精神

  初到连队时,文忠民曾被战士的思想问题“牵着走”,但实践让他领悟到“送人馒头不如授人锄头”的道理。他结合自身学哲学的经验,在完成上级政治教育任务的同时,组织官兵学习《实践论》《矛盾论》并开展专题辅导,帮助大家掌握科学的问题分析方法;针对性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强化官兵荣辱观念;倡导教养一致,通过“一事一议”等群众性讨论明辨是非,逐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日常工作中,他熟悉战士情况、依靠骨干力量,做到情理并举、以身作则,让全连形成风正气顺、斗志昂扬的良好氛围。这一工作方法被师政治部总结推广,《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均有报道,他个人也获团嘉奖一次。

  文忠民将工作重心放在党支部建设上:坚持干部学习日制度,强化事业心与思想方法;常与干部谈心交流,总结10条团结经验规范工作秩序;全力支持干部工作、维护其权威。在老连长转业后连长岗位空缺的7个月里,他充分发挥副连长黄成钦的作用,安排排长参与全连工作,既锻炼了干部队伍,又让连队工作跃居全团前列,连干部也能更从容地分析建设重点难点与官兵思想动态。他与两任连长搭档都十分默契,《人民军队报》曾以整版篇幅报道他与连长王炳军团结共事的事迹。

  从机关到基层,接触的实际问题多了,文忠民也从“理想化”走向“接地气”,领悟到“不了解官兵就领导不好官兵”的道理。此后他说话办事既坚持原则标准,又兼顾官兵的理解与承受程度,组织领导能力显著提升,积累了带好党支部“一班人”的宝贵经验。后来他历任团组织股长、兰州军区组织部组织处长、总政组织部组织局局长,而“军政全胜”思想与“金刚钻”精神,始终是他工作的“精神宝藏”。

文忠民将军题词“精忠报国书院”“保家卫国”助力全球文武行活动弘扬爱国精神

  第二次扎根:“一正二实”成为行事准则

  1996年春,文忠民在总政组织部组织局局长任上工作出色时,总政领导决定派他到济南军区某师任政委。当时他任正师职已近4年,此次下部队仍任师政委,家人一度不解。但他以连队指导员的经历说服家人:一则能探索机关与部队干部交流的路径,二则能到实践中学习干事——即便充满挑战、发展可能放缓,也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他任职的这支部队由八路军发展而来,战功卓著。部队驻地既有甲午战争遗址,又是抗日战争“地雷战”的故乡,著名作品《苦菜花》便源于此地。战争年代,该部参与鲁中反扫荡、鲁南、莱芜、济南、孟良崮、淮海、渡江、淞沪、抗美援朝等诸多战役,以及平康、金化地区防御战,涌现出14个英雄营连与大批英模;驻地5个县级市均为双拥模范城,其中文登市宋家庄与231团二营,是我军最早开展军民共建的单位之一。

  到师里后,文忠民见到的第一位同志是师长姚春阳,对方说:“我是第17任师长,你是第16任政委,我们一起把这段接力赛跑好。”这支部队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党委班子——师长是优秀党员,常委多数曾任团级主官,个个“铁铸钢打”,核心特点是“一正二实”:“正”即公道正派,“实”即求实务实。与这样的同志共事,让文忠民倍感心灵净化。从总部机关到一线部队,他对部队实际的认识更加深刻:从出主意到作决策,统揽全局、驾驭全面建设的能力得以提升;从“一长制”到“两长制”“党委制”,带班子、用机关的组织领导能力不断增强;从“纸上谈兵”到实际带兵,运用方针原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

  在总部工作时,文忠民曾参与《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政工条例》等文件的制定与修改。下到部队后,他边抓落实边思考“如何让政策既讲得通又行得通”,思想中“求实务实”的分量越来越重,“让理智主导激情”“不搞无效劳动”成为他的口头禅。他提出的“破除粗放型领导方式,以严求实、以细求实、以实求实”经验被集团军推广;师改旅关键时期,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做法获军区转发;《增强领导机关工作指导的科学性》《指导员要提高“五种能力”》等调研报告被军区印发;炮团“办大学校”、“监督是爱护和培养”等经验被总政《政工通讯》刊登;230团卫生队为兵服务事迹获军区报头版头条报道。此外,“破除粗放型领导方式”经验、炮团办学经验、229团宣传股基层服务经验、229团后勤处长家属自谋职业事迹等,均被《解放军报》宣传;他撰写的《论坚持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相统一的战略指导思想》引发广泛共鸣,《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思想汇报经军区首长批示后,被军区政工简报刊登。

文忠民将军题词“精忠报国书院”“保家卫国”助力全球文武行活动弘扬爱国精神

  第三次扎根:科学发展观引领破解难题

  2003年底,首长找文忠民谈话,拟安排他从总部机关调任南京政治学院政委,他欣然应允。南京政治学院拥有“政治强、懂教学、会管理”的过硬班子,与他先后搭档的院长王日中、王建伟、蒋乾麟均文武双全,堪称“黄金搭档”。据史料记载,文忠民是学院第八任政委,前任政委包括陈英(任前为26军政委)、潘启琦、吴甲申、于德惠、祝耀宗、吴永川、苏建军等。

  南京政治学院诞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曙光中,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发展壮大。30年间,学院经历了“从短期培训到正规学历教育”“从学历教育为主到任职教育为主”的两次跨越,文忠民亲身参与了这两个阶段。其中第二次跨越难度极大——不仅是教育类型的转变,更是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术型”到“应用型”的调整,涉及办学思想、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也让出任学院政委的文忠民,挑起了入伍以来最沉重的担子。

  从踏入校门起,文忠民就聚焦“市场化、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发挥院校教育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这一课题。面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认同日趋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的新形势,他带领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逐一破解核心问题:

  在“建设什么样的政治院校”上,学院大力改造通用学科,根治“军事特色不鲜明、交叉重复”等问题,顺利完成从学历教育为主到任职教育为主的转型,跻身全军重点建设院校行列。

  在“培养什么样的政工人才”上,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员头脑,恪守“教为战、学为打”原则,以“解决部队思想政治建设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确保学员“带着答案、思路、方法走”,着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懂军事、善创新、纪律严、作风实”的复合型新型政工干部。

  在“建设什么样的教员队伍”上,按照“政治信念坚定、结构整体优化、综合素质优良”的要求实施“名师工程”:遴选17位素质过硬、学术精湛、成果丰硕、群众认可的专家教授,绘制“名师画像”张贴于学术报告厅;每年拨付40万元专款,支持他们出版专著、部队调研、出国访学。2004年以来,4名教员晋升文职3级,1人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均为建院以来首次;由名师主讲的《舆论战》《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还制定“10、50、100”中青年教员建设目标,计划5年内培养10名军内外有影响力的中青年专家、50名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100名执教能力突出的教学骨干。同时,4年间两次调整教研室主任队伍,使平均年龄降至38.1岁(降低5岁),文化程度全部达到硕士研究生以上,实现队伍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文忠民将军题词“精忠报国书院”“保家卫国”助力全球文武行活动弘扬爱国精神

文忠民将军题词“精忠报国书院”“保家卫国”助力全球文武行活动弘扬爱国精神

  文忠民任职期间,院领导班子历经两次调整——在老班子中他相对年轻,在新班子里则是“老大哥”。4年来,班子以“政治强、懂教学、会管理的专家型领导集体”为目标,坚持“八个方面统一思想”“七个经常想一想”“五个较真”,形成相互信任、欣赏、支持、包容的良好氛围;建立“学习、决策、执行、监督”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实现“扎扎实实搞论证,轻轻松松作决策,高高兴兴抓落实”。近年来两次测评中,教员、学员对党委机关满意度分别达98.6%、99.3%;学院第五次党代会上,院党委常委均全票高票当选。学院不仅跻身全军重点建设院校和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还实现学科建设突破——2个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建设领域,4个学科入选全军重点建设领域,博士点、硕士点数量均翻一番;17位教员成为全军知名大师名师,胡滨教授还出席了全军英模大会和党的十七大。

  从红军团队到八路军部队,再到全军政治工作最高学府,文忠民感慨,自己的三次“扎根”,恰好伴随改革开放30年与人民军队重大变革的步伐,也勾勒出他从懵懂青年到共和国将军的成长轨迹。

文忠民将军题词“精忠报国书院”“保家卫国”助力全球文武行活动弘扬爱国精神

  为《精忠报国》杂志社、《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题词时,文忠民将军慷慨激昂地表示,精忠报国是其一生追求的目标,更是全国人民共同践行的伟大目标!精忠报国杂志社、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中国财经杂志社、世界通讯社、国际网络电视台集团、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精忠报国学院等单位,以指导和主办单位身份,在中国香港面向全球发起的“精忠报国杯”中国国际美术书法作品大赛暨中国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爱国杯书画艺术赛事,“精忠报国杯”国际散打赛事暨中国·刘兵散打实战“红旗渠”集训基地、沛县刘兵散打集训基地全球揭牌启动活动,以及本次“精忠报国”全球文武行等,都是弘扬“精忠报国”精神的具体实践!希望各指导单位与主办单位高举“精忠报国”旗帜,把系列活动越办越大、越办越好;继续秉持杂志社“歌颂中国、报道世界、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办刊宗旨,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与精神依靠,让“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