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绿园区法学会赴《人民法治》杂志社吉林工作站共商法治服务合作新篇
本网讯(吴文广推荐)2025年8月15日下午,长春市绿园区法学会秘书长于宏军、综合办公室主任鲁洋及工作人员颜铭一行三人到访《人民法治》杂志社吉林工作站,与吉林省通嘉律师事务所四位资深律师共同开展法治服务合作交流座谈。此次会谈旨在整合区域法治资源,探索创新法治宣传与服务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人民法治》杂志社吉林工作站主任郭华率团队热情接待并主持座谈。
聚焦基层需求,共谋法治服务新路径
座谈会上,于宏军秘书长首先介绍了绿园区法学会近年来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实践成果。他指出,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群众对法治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法学会作为党委政府联系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亟需与专业媒体及法律服务机构深化合作,构建"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矛盾化解"一体化工作机制。此次专程到访,正是希望借助《人民法治》杂志社的权威平台影响力与通嘉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优势,共同打造具有绿园特色的法治服务品牌。
郭华主任对绿园区法学会的主动作为表示高度赞赏。他强调,《人民法治》杂志社始终秉持“弘扬法治精神,服务法治实践”的宗旨,吉林工作站成立两年来已累计开展普法活动百余场,覆盖群众超十万人次。“但法治建设不能单靠‘独奏’,必须形成‘交响乐’”,郭华提出,可探索建立“法治服务联合体”,通过联合开展“法治进社区”“企业合规体检”等专项行动,实现法治宣传精准触达、法律服务全程跟进。
优势互补,构建法治协作新格局
吉林省通嘉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郑宝库在发言中表示,作为扎根吉林多年的本土律所,通嘉所拥有民商事、刑事辩护、行政诉讼等专业团队,累计办理案件逾万件。“我们注意到,基层群众对‘家门口的法律服务’需求迫切,但专业供给存在短板。”郑宝库建议,三方可共建“法治服务工作站”,由律师定期驻点提供法律咨询,同时开发线上服务平台,实现“指尖上的法律服务”。
这一提议得到与会各方积极响应。鲁洋主任补充提出,可结合绿园区“平安建设”重点工作,针对物业纠纷、电信诈骗等高频问题制作专题普法产品,通过“案例解读+法律释明+风险提示”的形式增强宣传实效。颜铭则从技术层面建议,利用大数据分析群众法律需求热点,为合作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深化合作机制,打造法治建设样板区
经过近两小时的深入交流,三方达成多项合作共识:一是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推进项目落地;二是联合组建“法治服务宣讲团”,年内开展不少于20场基层普法活动;三是探索开发“法治服务产品包”,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定制化法律解决方案;四是共同培育法治文化示范点,通过模拟法庭、法治剧场等创新形式增强互动体验。
“此次会谈标志着区域法治协作迈入新阶段。”郭华在总结时表示,下一步将制定详细合作方案,力争在年底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园模式”。于宏军秘书长也期待通过三方协同发力,让法治成为绿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人民法治》杂志社吉林工作站的融媒体中心,并就新媒体普法产品创作进行现场交流。此次跨界合作不仅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新活力,也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吉林实践提供了创新思路。